治好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左溪
文/梅一梵
溪者,水也。
溪中之“奚”,字意为“世世代代”。“水”与“奚”相合,即为“世世代代流淌的水”。
溪水,是指山间不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可根据山中的季节或地貌之形态,组合为清溪、花溪,溪谷、溪壑。若你喜欢,也可以把它放在进一个美好而灵动的句子中,摇舟前往。
山溪多以山谷的崎岖度,来增长它的流程和速度。或温顺潜流,或激流勇进。
我曾在小诗《流水》中说:它抚过鱼的嘴唇,和苔藓中石头的曲线//它跳下悬崖,寻找去年喜欢的,那一只蝌蚪。说的就是山溪。山溪多以砂砾为底,蒹葭为岸,清澈澄明,深浅相宜。可数游鱼,也可涉水。
涉水而去,山穷水尽时,便是左溪了。
左溪是一条河流的名字,位于左溪乡境内。沿途也收纳诸多溪流。
左溪乡地处西乡县,与米仓山为邻。峡谷中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植被丰富,溪涧众多。越往深处去,越是薄雾弥漫,绿茵滴翠,影影卓卓有人家。西乡以盛产茶叶而著名,有溪水就有人家,有人家就出好茶。左溪乡河坎村的天润茶场,就以出产茶叶味醇、色亮、汤绿、清香持久、回味甘甜,被誉为“汉中仙毫”。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西乡人更是门前一畦茶,溪壑有游鱼。
从左溪乡过狮子桥,沿狮庄村一直往上,有一村落,名曰:焦家坝村。
焦家坝村人口稀少,外人罕至。阡陌交错,碧落晴山。山中野径时而平缓,时而崎岖。行至不知方位时,即见一溪流。名曰:寨河。
不知这寨河之名有何渊源,那就暂且理解为,流过寨子的小溪吧。
山中溪水往往与山路相依,有路既有溪,沿溪而去定有人家。寨河之溪,有时从幽暗的浓荫里钻出,有时从悬崖豁口飞流直下。谷中有怪石嶙峋拔高,又倾斜微垂。石上生苔,石下潭沉壁影,波光粼粼,璀璨如锦。潭中之水可回旋,可流走,也可一眼见底。若遇晴天,多情的阳光常常射入潭底,穿过水草如藻、抚摸砂砾圆润。
潭中有鱼虾闲游,一寸两寸三寸,寸寸列队穷游。也或对对双双,沉沉浮浮。相聚一处,静守方寸,宛若处子。
据悉,寨河上游为阴湿河,地处米仓山山脉。域内景色瑰丽,奇峰夺胜,暗河纵横,溶洞相连。常有野生鱼类游出,或游出即被飞瀑撞击而亡。然,寨河之水相对平缓温和,可躲开玄石断岭,激流飞瀑。让溪水汇聚、引流、回旋。
故有养鱼者幽居于此。
但凡养殖者,不为闲玩,以出售为生。在乎的是一个品质优,口碑佳。养鱼者姓甚,名谁,何方人士。暂且无关紧要。
寨河之珍稀类鱼,汇聚数潭。有虹鳟鱼、中华鲟、大鲵、钢鳅鱼等诸多类别。
虹鳟鱼属鲑科,鱼类。性烈,善跳跃,上钩后老想激烈挣脱。喜欢栖息于水温低、溶氧多、流量充沛的急流溪涧。因体侧有一红色带,艳如彩虹,故称“虹鳟”。大鲵人称娃娃鱼,叫声如婴孩哭泣。此鱼头部扁平钝圆、嘴大、眼脸不发达。细尾,身体短胖,体态笨拙,生性凶猛,对水质要求极高。栖息于水流清澈、湍急,并且有回水的洞穴之中。
中华鲟是一个最不像鱼的名字,听起来有国土的味道。因外国人希望将名贵的中华鲟,移居在自己的江河内繁衍后代。但中华鲟总是热恋故土,即使被移居,也要千里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中生儿育女。故冠以“中华”二字。
关于鱼类的洄游产卵,我通过纪录片,看见成群结队的鱼在洄游途中,要逆水而上。上堤坝时使劲跳一下,停在湿滑的石头缝隙里,稍加歇息,又继续跳。一步一跳,掉下去,又从新来过。尽管有的鱼只有三五寸大小,但不畏艰辛的精神和故土难离的情怀,令人湿目。
来自深山溪流中的虹鳟、大鲵和中华鲟等珍稀鱼类,往往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优质蛋白和氨基酸,被众人誉为“水中人参”。
大部分鱼可清蒸、煲汤、煎炸,也可烧烤。
我们汉中人和四川人口味相近。喜辣,味重。烧烤时把鱼穿在竹签上,边烤边刷油、翻身、撒辣椒面、芥末、花椒粉等佐料。待烤至“啪啪”作响,外脆里嫩,麻辣鲜香扑鼻时,即可咽口水,目不移,垂涎三尺不解恨。最后撒上味精、食盐。
民以食为天。普天之下,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不等鱼端上来,就要暗自想好、瞅中喜欢的部位,便于抢着下筷子。再叮嘱一句,此时不是装斯文的时候。若晚一步,就只剩下鱼形的骨头了。
寨河之水,来自于上游阴湿河的地下溶洞。
河水清澈甘冽,冰凉彻骨,有冷水之称。生长与此的鱼也被称为“冷水鱼”。因“冷水鱼”生长周期缓慢,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人们青睐。当地久负盛名的“钢鳅鱼”就是其一。
钢鳅鱼俗称“子牙鱼”,是一种类似泥鳅的小鱼,红尾有须,生与巴山深处陕南一带,水清多石的溪流中。晾干时呈眉月状。
钓“子牙鱼”无需鱼钩,只要将约两尺长的竹竿绑上虫饵,一手持杆深入溪涧石缝,一手提瓶颈形竹篓或把竹篓系在腰间。感觉有鱼咬食则迅速提杆,逮住鱼放入篓中。“子牙鱼”往往咬住不放,有时一次可钓数条,有时也抱憾而归。
这种把美食、休闲与娱乐相结合,又充满趣味的钓鱼方式,是大部分农家乐招揽生意的一种项目。我电视片《美丽乡村行》中,多有所见。
关于“钢鳅鱼”,还有一段典故。
相传姜子牙云游四海时,越秦岭至汉水支流之源头,被河中红尾细长小鱼所吸引。便随手拈来树枝,伸向水中试探,居然神奇般地钓上了小鱼无数。欣喜之下,就地用火烧烤。附近百姓得知后奔走相告,纷纷效仿。此钓鱼之法在延续至今的同时,“钢鳅鱼”也被民间亲切的称为“子牙鱼”。
如今的“钢鳅鱼”因煲汤、煎炸、干吃等多种特点,不但是酒店、宴席、农家乐的招牌菜。也是当地土特产中,居家旅游、馈赠亲友之首选。
溪者,水也。山生溪,溪生鱼。
溪中之“奚”,字意为“世世代代”。“水”与“奚”相合,即为“世世代代流淌的水”。左溪之水,来自青山,隐于幽处。多以砂砾为底,蒹葭为岸。若你前往,定有清风拂你布衣,定有游鱼向你指路。
相传,行至山穷水尽时,可见寺院桃花始盛开。有缘之人,尚能听见木鱼叮叮,渔樵问答。
作者简介:梅一梵,女,汉中人,多次获得文学奖项,视笔耕为修身之本,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