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扁平苔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鲍震培论清代子弟书对金瓶梅的说唱叙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5252031.html

一、关于清代子弟书和《金瓶梅》的关系及其研究

+

1.1清代子弟书子弟书也叫清音子弟书,是清代的一种曲艺形式,曾盛行于北京,沈阳等地。乾隆初年北京旗籍子弟在“八旗子弟乐”曲调的基础上,参照北方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句式为主,可添加衬字,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见长的书段,演唱时以八角鼓击节,称为子弟书。子弟书的曲调,早期以北京的东西城为界,分为东韵、西韵。东韵沉穆粗犷,善歌激昂慷慨的历史故事;西韵低缓萦纡,多唱委婉缠绵的爱情题材。子弟书衰微后,它的作品多被大鼓书、牌子曲所吸收。子弟书的作品繁多,约有多种,以西调罗松窗、东调韩小窗的作品较为著名。韩小窗被公认为子弟书创作的魁首,他创作的《露泪缘》、《长坂坡》、《宁武关》、《得钞傲妻》等篇在文学史上是毫不逊色于其他叙事文学种类的经典。子弟书的写作特点是篇幅不长,容量相当于一篇短篇小说。子弟书分回叙事,每回都是在八十句到一百句左右,每回限用一韵,隔句叶韵,多以一首七言诗开篇,称为“诗篇”,可长可短,然后敷衍正文,最后多有结语,呼应“诗篇”点明主旨。1.2名著改编曲艺作品和《金瓶梅》子弟书在说唱文学和曲艺作品中,《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和戏曲的《西厢记》六部作品是最热衷的改编题材,算得上是说唱文学作家或曲艺家眼中的“六大名著”。但是对于《金瓶梅》的改编仅限于清代子弟书。子弟书的题材来源,以说部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和戏曲的《西厢记》改编最多和最上乘。根据《金瓶梅》创作的子弟书,目前能够看到文本的达10种之多,其中半数出自韩小窗之手,他创作的《得钞傲妻》成为后人交口称誉的子弟书精品,另一位子弟书名家鹤侣氏创作的《挑帘裁衣》也唱演不衰,流传后世,说明子弟书对《金瓶梅》的叙事呈现是非常成功的。1.3近年来《金瓶梅》子弟书的研究趋热1.3.1取得成果及研究现状子弟书因为文人创作,文学性强,在古代俗文学中一直占有较为重要的一席之地。早年的研究多集中于目录和校勘整理有傅惜华编《子弟书总目》()辽宁曲协《子弟书选》(内部资料)关德栋、周中明《子弟书丛钞》(上海古籍)胡文彬《红楼梦子弟书》(春风文艺)。近年来随着古典文学研究目光有所“向下”,俗文学民间文学整理受到重视,对《金瓶梅》子弟书的研究渐渐趋热。最大的成果是文本古籍版本方面,出版了《清车王府钞藏曲本·子弟书集》(刘烈茂、郭精锐,江苏古籍)《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北京民族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国际文化)《子弟书全集》(*仕忠、李芳、关瑾华,科学文献)《清代八旗子弟书总目提要》(昝红宇、张仲伟、李雪梅,三晋)《新编子弟书总目》(*仕忠、李芳、关瑾华,广西师大),此书为现阶段有关子弟书目录的集大成之作。清代子弟书研究论文和专著早期寥寥,近年渐丰。曲艺史论专家任光伟在研究东北二人转的同时研究子弟书,发表论文讨论子弟书源流与历史分期的问题,国内重要辞书中有关子弟书条目释文大多由他撰写。来自台湾陈锦钊博士论文《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治大学)作为子弟书研究专著的开山之作,功绩甚著。笔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子弟书通论》(南开大学,年)把研究重点放在子弟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探讨。王晓宁《红楼梦子弟书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研究子弟书对红楼梦的改编。车振华《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列出子弟书研究存目。孙越《金瓶梅子弟书研究》(,河北师大硕士学位论文)梳理了《金瓶梅》子弟书文献列出14种。指出子弟书应取材于第一奇书本的版本而非词话本,重点论述了子弟书的文本改造如叙事策略的详略、取材跨度等,韵语形式,世俗主题等,其中论述不乏亮点,论文另一个亮点是对于以往研究很少的两种所谓艳曲子弟书作品《升官图》和《葡萄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述《升官图》与民间游戏的关系,清代葡萄架俗曲意象和子弟书《葡萄架》的独特性等发前人所未见。并对子弟书的传播形式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李洵《明清金瓶梅题材戏曲研究》(南京师大硕士学位论文)中挖掘考察了清初边汝元杂剧《傲妻儿》和李斗的《奇酸记》,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期刊论文中《“金瓶梅子弟书”的母题接受与满汉文化融合》(王立、刘芳芳,)提出《得钞傲妻》中牛氏的形象与北方满族女性“姑奶奶”的火爆脾气,哭官哥与汉族传统哀悼文学的母题承继关系等。《略论韩小窗及其《金瓶梅》子弟书》(李洵,)考证了韩小窗的生平大约道光年间是可信的,金瓶梅子弟书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