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通过测量体温来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存在异常,是因为人体是恒温的动物,体温保持在36-37度之间属于正常,如果是超过了这个温度,说明身体健康是存在问题的。不过每个人对冷热的感知不同,有的人很怕冷,有的人很怕热,也有一些人又怕冷又怕热,这是怎么一回事?
中医上认为,又怕冷又怕热是脏腑功能低下的表现。人体有阴阳平衡,如果脏腑功能出现异常,阴阳就可能会失衡,身体调节温度的能力就会下降,此时可能会有又怕冷又怕热的症状。脾虚之人出现该种症状比较多,发现异常时,应及时的对身体进行调理。人们常说“脾虚生百病”,确实是这样,当人体脾胃能力变弱,体内就会气血不足,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润,便会产生冷的感觉。脾虚之人不仅会有怕冷的现象,也会有手脚冰凉、舌苔厚腻等症状,如果你符合这些表现,需及时的调理脾胃。
脾虚之人,之所以会有又怕冷又怕热的情况,是因为这类型的人很容易上火。但是他们的上火症状和我们平时的上火又有所不同。平时上火会感觉体内火气旺,会非常怕热,上下身体感觉都是一样的。但脾虚的人上火是上面上火,下面不上火,也就是上面可能会出现长溃疡的现象,但是下面脚又是冰凉的,所以又有怕冷的感觉,又有怕热的感觉。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脾虚?其实从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就可以进行判断。脾虚的人下肢会有水肿现象,因为脾胃负责水分的运化,如果脾脏变弱,水分就会堆积在体内,继而会导致下肢水肿。脾虚的人,脸色会比较差,面色会发*,即使是涂抹了很多昂贵的护肤品,也依旧无法改善难看的面色。脾虚的人,平时稍微吃点东西就会感觉肚子胀胀的,并且还容易出现口臭症状,若是发现自己有这些表现,就需要及时的调理脾虚。那怎么就突然脾虚了呢?
其实脾虚并不是突然而至的,出现这种现象也是有原因的。现在很多人的饮食习惯都存在问题,经常性的大鱼大肉,吃各种高盐、高脂的食物,吃大量的调味料,就会导致肠胃负担加重,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脾虚。长期不运动也可能会导致你的脾胃虚弱,最好是经常的动一动,才能加快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为脾胃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养分,继而避免出现脾虚症状。
经常做一只“夜猫子”,也会让你体内的器官受到损伤,时间久了,不仅会出现脾虚的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其它的问题。经常性的情绪不稳,经常思虑过多,也会对脾脏造成损伤,为了避免和改善脾虚症状,需做到饮食合理,经常运动,不熬夜,不经常生气,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可减少对脾胃的损伤。
总之,经常性的又怕冷又怕热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根据文中的症状对照看看,如果你符合的话,就需要趁早调理脾胃了,如果没有的话自然是比较好的。养护好脾胃,才能降低患病几率,也能避免身体出现更多的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