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正是进补的好时节,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朋友来说,更是如此。在冬季适当的给孩子进补,一方面提供能量御寒,另一方面保证充足营养来提高孩子免疫力。
不过,秋冬进补可不能用力过猛,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宝宝健康。因此,妈妈想要做到有的放矢,需要掌握科学营养补充要点。
宝宝在秋冬季进补不仅容易吸收,而且更容易消化和藏纳。所以此时,妈妈们要注意营养补充的四个原则:
1.冬季进补,补水当先
适量饮水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并且对学习能力、避免体重过于肥胖等具有一些积极的意义。此外,秋冬季时节气候干燥,适当喝一些水,对预防和缓解疾病有帮助。不同月龄宝宝需要喝水的量为:
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即可,可适当饮用约30ml的水;6个月~1岁:适当增加饮水量;1~3岁:每天需饮用5—6杯水,2—3岁宝宝每天需要喝水~ml。2.营养均衡,满足生长需要
秋冬季节可以选择一些可以润肺、化痰、滋阴的当季水果。比如柑橘子类、梨、甘蔗、山楂等。为宝宝提供丰富的食物,以满足身体发育的营养需要。
3.多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秋冬温度相对比较低,天气比较寒冷、干燥,而宝宝免疫力较低,容易被疾病侵袭。
这个时候,在宝宝的辅食中可以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铁、硒、锌、维生素A等食物,以增强宝宝免疫力。
4.控制食量
秋季天气凉爽,容易胃口大开,再加上传统的“贴秋膘”观念,宝宝很容易吃多。
但宝宝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一下子吃太多,很容易积食、胃胀。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宝宝的食量,不能一下子猛增。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要小心孩子积食
01突然厌食
原本很喜欢吃东西的孩子突然出现厌食的情况,甚至碰到自己很喜欢的食物都兴趣缺缺;吃饭的时候磨蹭,不愿意好好吞咽;即便是没有及时吃饭也不会喊肚子饿。
02口臭现象
食物没有及时被消化就会堆积在肠道中,而这些未消化的食物会在肠道中发酵发生臭味,身体需要将这股臭气排出体外,这就会形成口臭。一般来说如果早晨发现孩子嘴巴有非常明显的酸臭味,那么就表示他可能患上积食。
03舌苔变厚
可以看一看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白且厚,那么就表示孩子的积食问题比较严重了,需要马上做针对性的治疗。
04睡觉不踏实
原本睡眠特别好的孩子会突然变得不踏实,总是在床上滚来滚去,变换各种姿势,显得很不舒服,有些孩子还会有磨牙、汗多的情况。另外积食导致的不适感还会让孩子在睡梦中突然大哭。
05便秘问题
因为食物都堆积在肠胃中,所以肠胃负担比较重,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肠胃出现问题,消化吸收能力也逐渐下降,相应的排便次数会明显减少,即便是排便也会比较干结,量也比较少。平时排气的时候会比较臭,肚子也总是涨涨的,这些都是积食的表现。
儿童进补误区
误区一:身体“湿热”进补
平时食欲差,经常盗汗,口气重,易反复感冒,大便干燥,舌苔厚腻的宝宝,往往属于中医的“湿热”症,此时不宜进补,应待湿热祛除后才能适当进补。
误区二:感冒时进补
宝宝感冒,很多妈妈会特意炖一些补汤喝,美其名曰增强体质,促进恢复,可这些补品根本没起效,反而导致感冒3周还没痊愈。
事实上,宝宝患感冒、胃肠炎、肺炎等疾病时不宜滋补,因为此时进补,尤如“闭门留寇”,使外邪留恋难去,病情迁延不愈,得不偿失。
误区三:没有选择的进补
进入冬季后,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服用胎盘、蜂皇浆、花粉、冬虫夏草、海马、鱼胶、燕窝、牛初乳、鹿茸等给宝宝进补,结果服用了一段时间后,有些宝宝便出现了早熟的问题。
其实对宝宝来说,补品是有选择性的,上述含有激素或类激素样作用的补品,是不适合给婴幼儿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