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变大,患感冒的宝宝也明显增多了。
这段时间,大部分宝妈在带宝宝来做感冒推拿的时候,几乎都是同样的疑惑:“老师,宝宝的感冒明明是因为着凉引起的,为什么还在给宝宝去火?”
确实,宝宝是感冒了,我也用了去火的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宝宝感冒了,着凉了,为什么我却在给宝宝清火?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冒呢?
感冒是真,
为何却还要降火?
所谓的感冒,一般是指由于大自然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热)侵入人体而引发的病症;而现在天气逐渐变冷,宝宝主要是容易受到寒邪的侵犯而感冒。
通常情况下,宝宝感冒往往会伴随着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等常见症状;对于这种普通的感冒,在经过一系列的对症处理,驱除外邪后,比如说,退热、排痰等方法用了之后,感冒也会随之好起来。
但是,有一种感冒,它不是简单的把烧退了、把痰排了就好了,还要同时给宝宝进行清火,才是正确的方法。
就比如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案例,宝妈们一开始会对清火产生疑惑,等到火消下去之后,感冒好了之后,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原因。
这个火是怎么来的呢?
当给宝宝饮食不当,过多或者过杂,超过脾胃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容易脾虚积食;积食意味着食物堆积在体内,无法及时排出。
咱们知道,如果把蔬菜堆积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会发热;积食也是同样的道理,堆积过久也会在体内产热。
火是怎么引发感冒的呢?
由于热气是具有升腾性的,经过气血运行就会向上升;当寒邪入侵、束缚在体表的时候,导致体内的热气不能正常的向外宣散,体内的热被体表的寒邪“包裹起来”,就像是温度较低的地壳下面包裹着炽热的岩浆一样;这种内有蕴热、外受寒邪所引起的感冒,在中医里,被形象地称之为“寒包火”。
所以,归根结底,寒包火感冒的本质就是:体有郁热、外感寒邪所致。
虽是感冒,
却有内热的表现!
因为感冒所表现的出来的症状比较明显,是宝妈们明显能感知到的,宝宝流鼻涕了、咳嗽了、发热了等等,这些是宝妈最容易首先发现,也最重视的一些症状。
除了感冒的症状之外,咱们还可以从一些内热的表现去做出综合的判断,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1.看看宝宝的面色吧!
即便是在逐渐变冷的日子里,宝宝的脸颊看上去也是红扑扑的,好像被太阳暴晒过一样;有时候,鼻子及周围的皮肤也会呈现出红色;这些都是内热在体表的一个反应。
2.闻闻宝宝的口气吧!
当宝宝张开嘴时,会闻到宝宝口腔中有异味,口气比较重,也是内热浊气重的表现。
3.观观宝宝的舌质吧!
如果宝宝内热比较重,咱们会发现舌质发红,而且舌苔非常的厚腻且发*。
4.察察宝宝的便便吧!
当宝宝的小便颜色偏深*;大便非常干硬秘结,而且非常臭,也是在提醒宝妈们,宝宝可能内热了。
寒包火虽然跟其他普通感冒一样,会有这些普遍的症状,但是它同时还有一些区别于感冒的内热症状,很容易被宝妈们所忽视,从而被误认为普通的感冒,从而做出错误的措施。
寒包火处理不当会怎么样?
有的宝妈,面对宝宝寒包火感冒时,可能就会立马给宝宝用上处理感冒的方法,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内热不去除,加上寒邪猖獗,宝宝就容易反复感冒生病,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还容易诱发其他较为严重病症,比如,宝宝常见的肺炎,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寒包火不可怕,
找对方法是关键!
当然,咱们也不必被寒包火给吓住了,只要正确的识别之后,处理起来就是非常有效的。
寒包火的典型特征就是表寒里热,咱们应对的重点就是清内热!
清火,是不是就是吃清火药就可以了?
虽然寒包火宝宝内热严重,但是可不是简单的、盲目的给宝宝吃点清火药就能解决的。
一方面,清火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内热的程度,久而久之,还会形成对药物的依赖。
另一方面,清火药本质上是寒凉属性的药物,虽是清火,可是也在损耗宝宝的脾阳,从而造成脾更加虚寒,寒极生热,从而导致内热反复。
那么,到底怎么清火呢?
体内有火,也就是内热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脾虚所致,所以调理的重点又转到了改善脾胃的基础之上,才能减少寒包火的发生。
清火第一步:食疗方用起来
1.白菜汤
做法:
放适量白菜在锅里,然后放两碗水,把两碗水的量煮成一碗的量就可以了。
2.银耳红枣粥
做法:
a.银耳泡发掰开洗干净;红枣去核洗净
b.将大枣和银耳倒入锅中,放适量的水,上火煮熟即可。
这两道食疗方,对于清火更具针对性;俗话说:“常喝白菜汤,不用郎中开药方”,其实就是说食疗方在清火过程中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当然,在给宝宝用食疗方清火时,也得注意饮食忌口哦,才能让脾更好的去恢复运化功能。
清火第二步:让便便通畅起来
由于内热灼伤肠道津液,肠胃蠕动力减慢,自然会伴随排便困难的情况;因此,要清火,还得让宝宝的肠道通畅,顺利的把体内垃圾排出去,内热也才能更好的排出体外。
这个时候,咱们可以给宝宝勤喝水,孺养大便;给宝宝养成定时定点排便的习惯;饭后,给宝宝顺时针揉腹,促进肠蠕动;这些通便的方法都可以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