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刚刚过去,
越长大越理解妈妈的不容易。
尤其是当我们自己成为妈妈之后。
茄仔平时就喜欢养一些花花草草,
在养殖多肉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它们的生长规律和我们人类很像。
没做妈妈的叶片,每一个都是亭亭玉立,有着紧实饱满的皮肤。
就像图一这一片片的肉肉。可爱地让人想咬上一口。
图二的叶片繁育出小苗以后,就像是年轻的妈妈有了宝宝。
它努力地把自己的养分,输送给小苗。
供她健康成长。
就像每一位妈妈,无条件地为孩子付出。
小苗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形状。有的像它,有的比它更加鲜艳美丽。
就像孩子,长大成人的模样。
慢慢地,原本的叶片,把自己的养分全部给了小苗。自己萎缩,枯萎,没有了原本的水分,黯然失色。
就像我们的妈妈,为了我们的长大,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我们成人了,她们却老了。
补足气血,是妈妈们最重要的事。
“补足气血,万病不生”
学习中医后,我得知,补血要先于补气、补肾、祛湿等等,是调理体质最重要的一步。
所以你们知道为啥只祛湿不健脾补气血,湿气也是去不掉的了吧~
因为血足了,就像水管里的水是饱满的。这时,稍微补点“气”,就等于打开水龙头,血就会自动地哗啦啦流动起来,就是这哗啦啦的动力才能冲刷掉“淤堵”,也就是——化瘀排浊。血足了,才能荣养全身脏腑和皮肤,阴虚、衰老也就慢了。
血虚生风。血虚的人不只会肤色暗淡,还会生风——皮肤瘙痒、眼睛干涩,肝风内动,人容易动火气。
(这种舌苔就是典型的气血虚导致的湿气大~)
血虚,也是会生湿的。血足,则是能祛湿的。
血足会生阳。因为血本身是温暖的啊。如果体表的血不够,就会手脚冰凉,皮肤暗淡苍白。
就像水流不足,水龙头空了一半时,会呈现一种雾雾昭昭的状态,那就是湿在体内产生了。最彻底的祛湿方法,就是健脾生血,让血的动力去扫除阴霾。
但是身为妈妈,真的太耗费气血了。
月经、怀孕、生产、带娃,经历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能血虚上一段时间。
年轻点稍微好些,一过35,阳明胃经渐衰,身体自主生血的能力也就弱了,月经量便逐渐变少。我们这么需要补血,是因为耗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另外一个重大损耗是——思虑伤血,别以为这不是什么大事,长久的熬夜、思虑对阴血的暗耗,跟生孩子大伤血气有得一拼。还有你以为每天刷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