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特别是在伏天里,有不少人因皮肤起丘疹、瘙痒流水,或足趾间瘙痒、破溃、流水等来中医科就诊时,医生会告诉我们是“湿证”。这里说的“湿”指的是什么?
01湿气是什么?
“湿”是一种致病因素,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或湿气过盛时,可以使人体发生疾病。这时,“湿”作为病因侵袭人体并导致机体发生疾病,中医称之为“湿邪”。“湿邪”有内湿、外湿之分,由于受到自然界的湿气侵袭而发生疾病的称外湿证,若饮食不节,过食甘甜油腻厚味之物,使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减退,从而湿从内生,发生的疾病称内湿证,或称脾湿证。湿邪致病,无处不到,上下内外皆可侵犯,患病后的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中医统称为“湿证”,是一组证候的总称。
02湿的表现
体内湿气重,需要查看湿气的特点,湿性重浊,通常有湿以后,患者可能不爱活动、精神比较萎靡,但精神萎靡不一定只有湿气重的原因,其他原因也可以引起。不同部位的湿气重有不同表现,常见如下:
1、头部湿气重:患者可能感觉头上戴了一个大帽子,通常较难受;
2、中焦湿气重:如脾胃湿气重,通常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舌苔是白腻,如果有热为*腻,会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如果肝胆有湿或湿热,可能两肋胀满;
3、下焦湿气重:可能有寒湿和湿热、可能出现大便粘滞,女性白带异常,或小便可能味道较重,小便比较频数;
4、四肢湿气重:可能患者感觉不爱动;
5、其他:如果湿气重,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的肿胀、疼痛以及沉重感。
03湿的预防
要预防湿证的产生,就要从生活习惯的改变开始,少吃冰冷、甜食,少吃油腻、少饮酒,减少湿病之源,环境潮湿的注意开窗通风,晒被褥,适当吃些薏米、冬瓜、苦瓜、红小豆类食物。还要注意锻炼身体,戒烟戒酒。预防湿气有什么方法:
1、通风换气
一些人住的房子比较潮湿,时间长了身体很容易积攒寒气。所以说,建议大家多给房间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将房间内的湿气带走。
如果外面的环境湿气很重的话,可以打开空调、风扇,保持空气的对流。此外,如果房间刚拖完地板的话,要及时弄干,不然的话很容易导致湿气滞留。
2、坚持运动
运动必须每天都要做,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这是因为运动可以排汗,体内的湿气就会随着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因此,多做一些有氧运动能够起到不错的祛湿作用。
其中,常见的运动有散步、跑步、跳舞、练习瑜伽等等,只要身体活动起来,对于排湿气就是有好处的。所以说,为了预防湿气在体内大量堆积,日常必须要多动。
3、忌口生冷
不同的食物性质是不同的,生冷之品会导致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而且这些食品吃进身体里面,会自行带入一定量的湿寒之气,吃得越多身体内的湿气也就积累得越多。
所以说,大家想要预防湿气的话,请忌口生冷的食物,比如说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要先拿出来放置一两个小时再吃,比如说性寒的西瓜要少吃,比如说大白菜、苦瓜等性寒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要加些性温的葱姜烹煮,从而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4、及时擦干头发和身体
洗头和洗澡的时候,头部和身体都会弄湿,需要及时将头发吹干,身体擦干。不然的话,头发和身体皮肤上会残留大量的水分,寒凉之气就会透过头皮和皮肤毛孔进入身体。这些寒凉之气无法排出,长期滞留的体内就会变成湿气的。
5.避免淋雨
南方多雨天气,一不留神便淋上蒙蒙细雨,头上后背湿漉漉的,这些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但容易外湿难以排出,或者随着年龄的增大,症状便慢慢显示出来了。所以,淋雨之后,或者南方潮湿的天气中,需要及时擦干头发及勤换衣服,保持身上干燥,避免湿气上身。
6.避免空调直吹
夏天炎热,酷暑难熬,好多人往往喜欢长期在空调环境中。我们大部分人往往忽略了空调冷空气也会致病。当空调直接对着我们吹或者忽然进入空调环境时,其实是一种寒邪外袭,往往容易感冒,出现咳嗽,有的人常年寒气难以去除,总是觉得全身怕冷,但体内有燥热。寒性收引,容易出现湿气加重。其实这是寒湿之邪犯表的情况。所以,建议不要空调直接吹身体或者突然进入空调环境中。特别是,全身燥热、大汗出的时候。
综上,湿是一种致病的邪气,有外湿和内湿,其症状在不同部位,表现不同,但其性是粘滞的,重浊的,通常有湿以后,常常表现不爱活动、精神比较萎靡,全身乏力等。其预防以避免外湿及避免饮生冷食物等预防内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