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是清代瘟疫学的集大成者,特别擅长治疗瘟疫,一生救人无数。同时,将瘟疫学进行了推广和普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瘟疫学观点,是中医瘟疫学承前启后的人物,为中医瘟疫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和同时代的人一样,戴天章少年时期主要学习科举考试的书籍,学习比较优秀,并考上了庠生。他好学强记,博览群书,除了应试书籍,对天文、地理、书画、琴弈等非常感兴趣,尤其精于医学。长大之后的戴天章对科举不感兴趣,反而非常喜欢医学,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他遍阅古代医典,又拜了几位名师,慢慢地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医生。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发现瘟疫是疾病中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杀手”,一旦发作,死伤动辄成千上万,很多医生将之视为畏途,不敢尝试,怕累及自身。戴天章觉得,好医生就应该向瘟疫宣战。于是,他开始刻苦钻研瘟疫的治疗。他遍览历代的医书,寻找治疗瘟疫的方法。在所有关于瘟疫的典籍中,他最推崇明代医典《温疫论》,在他看来,此书“贯通古今,独辟鸿蒙,如日月昭于中天”。
因此,他精研此书,掌握了非常精深的瘟疫治疗理论。年,由于常年战乱,当地瘟疫流行,病者十有八九,死者甚众。医家都怕累及自家,不敢接治。戴天章挺身而出,将所学应用于临床之中,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就控制了疫情,救治了无数的百姓,一时名震天下。后来,多地又出现瘟疫,都是他一手化解,成为当地百姓的守护神。
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戴天章决定写一部注解《温疫论》的专著,让更多的人掌握瘟疫的防治方法。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和修改,戴天章终于在年完成了这部专著,取名为《广瘟疫论》,后来改名《瘟疫明辨》。该书共五卷,内容简明扼要,条理非常清晰,为后世防治瘟疫提供了“经典要法”。特别是提出了辨别瘟疫的办法,主要从气、色、舌、神、脉等五个方面进行辨证。
辨气。他指出如果患了瘟疫,马上就有一种臭气从体内散发出来,十分难闻。而风寒邪气致病一般无臭气。
辨色。染上瘟疫之后,人体会出现松缓和垢晦之色,在疫气作用下,特别油腻,看上去烟熏一样。
辨舌。瘟疫初起,舌上白苔厚而不滑,色兼淡黄,粗如积粉。瘟疫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黑色舌苔。
辨神。瘟疫初期人会出现神情异常,烦躁惊悸,甚至神志不清,梦寐不安。
辨脉。他指出,瘟疫在初起之时脉象与风寒大不相同,但是后期之后脉象颇同。
他的这些对于瘟疫病的辨证治疗,贡献非常之大,特别是将瘟疫从伤寒症中独立出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戴天章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伤寒》《杂病》《咳论注》和《疟论注》等10余种。
特别以《广瘟疫论》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时至今日,该书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疫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广大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学习参考。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