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孩子“脾常不足”,10个孩子9个都有脾虚,孩子出现脾虚是很正常的,家长不要一觉得孩子脾虚,就乱用药。
?孩子脾虚的常见表现:
1、鼻梁有青筋、下眼睑发青、发紫,有眼袋;
2、脸色发黄,头发黄,稀疏;
3、睡觉喜欢半眯着眼睛,爱出汗,流口水;
4、喜欢趴着睡、蜷缩着睡;
5、大便不规律,不是偏软就是偏硬;
6、挑食、厌食、饭量少、不爱吃。
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脾虚,但吃喝拉撒睡基本正常,孩子身高体重也在正常范围,没有跟同龄人有明显差距,体质也可以,没有动不动就生病,没有达到的程度,那家长就不用过度担心,在给孩子调养脾胃的时候,首先做到的就是不伤害。
?正确健脾要分三步走:
?健脾先消积
判断孩子有无积食,就6个字:一摸二闻四看
一摸手脚心热;
二闻口气酸臭,大便臭;
四看舌苔厚腻,嘴唇红,大便不通畅,睡觉不安稳。
只有先把胃里囤积的不好的东西排出去,这样脾才能发挥正常的功效。
5岁以下: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3克),炒鸡内金3克,炒莱菔子3克,煮水喝。
5岁以上: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6克),炒鸡内金6克,炒莱菔子6克,煮水喝。
轻微的积食,一般服用两三次,就可以把孩子脾胃内的积滞,清除出去。
?消积后健脾补脾
只有脾的功能真的强健了,才能为身体正常供给营养。
日常养脾食疗方:白扁豆,炒过的薏苡仁,芡实浸泡2-3小时后,5岁以下各6克,5岁以上各9克,煮粥或者打米糊给孩子吃,一周2-3次。
另外可以常吃一些易消化的粥类,面条,还有红薯、芋头、山药、胡萝卜、红枣、五指毛桃、太子参、核桃等健脾益气的食物,逐渐再往上添加肉类,蛋类,高蛋白食物。
?健脾消积的日常养护
脾胃调理,吃药不是最主要的,关键在日常。
推拿和中药贴敷,4个月后到14周岁的孩子都可以用,一般7岁以下的孩子效果更佳。
按揉足三里下,揉板门下,搓四横纹下,摩腹下,捏脊10下,补脾经下,按揉中脘,运内八卦下。
可以根据孩子情况,搭配穴位,交替组合来使用。
?养护上的要点:
⒈不要吃了就睡,或者睡前1小时吃东西。
睡前吃太饱,容易积食有内热,孩子睡不安稳,来回翻,影响睡眠质量,睡不好就会错过晚上长身体的黄金时段。所以,有睡觉吃东西习惯的要慢慢改掉。
⒉喂养和养护上,要做好观察,反馈式喂养。
细心看下如果孩子大便这两天不正常了,晚上睡不安稳,舌苔变厚,有口气,就需要及时作出喂养上的调整,找找原因。
⒊对于严格忌口的家长,我是不提倡程度太过的。
有些家长怕孩子积食,吃上面管的特别严格,但保护的太很,一方面脾胃就得不到锻炼,更容易脾虚消化差,另一方面,一旦出了家门,去幼儿园或者学校,不像家里,孩子就很难适应过来。
⒋不乱吃药、不过度治疗。
很多时候孩子一生病,家长就急着喂药,这种药吃了一天没有效果就换另一种药,多种药物叠加使用是非常错误的,还有的孩子动不动就去输液,这些对孩子脾胃都会造成伤害。
任何疾病的恢复都需要时间,不能一味的追求让病赶紧好,就用重药猛处理,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病情的康复。
?孩子病理性脾虚的表现:
1、长期反复积食,舌苔白、黄、厚腻,有口气;
2、反复便秘,便干,排便出血,脱肛,需要借助开塞露或其他药物;
3、睡眠质量不好,晨起睡不醒没精神,晚上多梦易醒,盗汗;
4、孩子瘦小、个子矮、身高体重赶不上同龄人;
5、体质不好,频繁生病,抵抗力差,每次流感必中招。
符合上述情况,孩子已经达到病理性的脾虚,靠饮食运动睡眠调整已经不管用,需要尽早系统的调理,越小的孩子越好调整。
由于孩子脾胃娇嫩,不能乱用药,我常用的是中药外用方法,比如推拿,中药敷贴法,症状严重的孩子,会调配成中药膏方,用对方法,一个月左右,就能看到孩子好的变化。
若孩子已经达到病理性脾虚,留下相应序号,我来帮孩子想办法尽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