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扁平苔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今年已有只基金清盘别慌,收好这份
TUhjnbcbe - 2020/11/10 12:18:00
如何治好白癫疯病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今年新基金发行热火朝天,但也有部分基金因为规模不足、基金转型等原因进入基金清盘流程。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28日,已有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先后清盘,与今年的“爆款”新发基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已经是基金清盘数据连续四年破百。在此前的年、年、年,分别有只、只、只基金完成清盘。(来源:天天基金网,-02-12)

一听到基金清盘,大家想到的可能是亏钱,踩雷等等,对投资者来说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情,基金清盘究竟是个怎么回事儿?我们又该如何避免选到有清盘风险的基金呢?

01

什么是基金清盘?

所谓基金清盘,是指基金资产全部变现,将所得资金分给持有人。

听到基金清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钱拿不回来了”或是“亏死了”,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拿今年清盘的只基金为例,据小夏统计,其中有只基金今年实现了正回报,其中8只今年收益甚至超过了30%。如果以成立以来的表现来看,这只基金中有只为持有人实现了正收益,其中31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超过了30%。(来源:wind,-08-28)

02

基金清盘什么情况下会亏钱?

事实上,基金清盘会不会亏钱,要看基金为什么会触发清盘。而根据小夏梳理,目前国内常见的公募基金清盘原因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主动清盘。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封闭式基金合同到期后不延长存续期,或者基金持有人大会表决同意主动终止基金合同,进而触发清盘。比如今年以来进入清盘流程的只基金中,就有近一半是因为“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而主动清盘。如果是这种情况造成的清盘,本金和投资收益都会返还给投资者,只要基金没有出现投资亏损,清盘就不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第二类是被迫清盘。按相关规定,开放式基金在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如果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万元的情况,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还有发起式基金在合同生效3年内,如果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也将自动终止。今年以来进入清盘流程的基金中,超过三成是因为“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而被迫清盘。这种情况出发的基金清盘,往往是因为投资出现了亏损,投资者往往会有不小损失,不过投资的钱也不是全部拿不回来,只要基金净值不为零,多多少少还是能拿回来一些的。

第三类是其它客观原因造成的清盘。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基金转型而清盘,比如在资管新规要求下,保本基金要逐步退出市场,要么转型成为其它类型基金,要么直接到期清算,本金和投资收益都会返还给投资者。此外,基金首次公开募集时都有一个最低规模,一般为2亿元,如果没达到规模就意味着基金发行失败,需要进行清盘。这种情况下基金公司不仅要把本金悉数返还,而且还需要支付募集期内的资金利息,因此清盘对投资者来说一般不会有什么损失。(上述来源:上海证券报,-10-17;证券日报,-08-22;天天基金网,-03-23)

03

如何避免有清盘风险的基金?

虽然基金清盘不一定会亏钱,但对于持有人的影响还是要注意的。我们常说,基金持有时间越长,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和空间也就越高,而基金清盘无疑会打乱持有人的投资节奏,重新选择基金既耗时间和精力。如果恰好遇到牛市,很可能就会错失良机。

所以,对于基民来说,还是要尽量避免买入有可能遭遇清盘的基金。具体应该如何“防雷”?小夏为大家梳理了三个小窍门:

首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买规模太小的基金。毕竟大家都会担心基金有清盘风险,因此规模越小的基金投资者越不爱投,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躲过基金清盘,谨慎的投资者会选择规模10亿以上的基金,乐观的投资者至少也会选择规模在2-3亿以上的基金。

其次,看机构持有比例。很多人都喜欢跟着机构买基金,毕竟机构投资者往往更专业,但如果一只基金中机构资金占比过大,比如比例超过90%,持有人数却很少,那就需要谨慎了。因为一旦有机构赎回,基金规模就会断崖式下降,清盘的概率大大增加。

最后,如果有投资者很不巧收到了基金公司的清盘提示,小夏建议大家最好在清盘之前尽快赎回。因为基金完成清盘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这期间持有人的资金会被冻结,只能拿到0.35%的银行活期利息。因此,尽快赎回、重新规划,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上述来源:证券日报,-08-22;天天基金网,-02-12)

▼往期精彩回顾▼

温馨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原文收听华夏理财早播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年已有只基金清盘别慌,收好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