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住在哪里?”
“我家住放火墩”
“为什么叫这个名?你们那的人放过火?”
其实
放火墩原名“放货墩”
还有
基隆墩原名“鸡笼墩”
菜市弄原名“牛屎弄”
洙泗浜原名“雌鸡浜”
文桥村原名“坟桥”
……
这些海宁的地名由来
竟!是!这!
大跌眼镜!
在海宁的地名中
由于方言读音相同或相近
口口相传、以讹传讹
经过长期的时间淘洗筛选
出现了许多谐音地名
原本意思的地名被遗忘
被误传的谐音地名
成为现在通用的官方地名
△李诞:谐音梗是要扣钱的
许多你觉得很奇葩的名字
说不定大有来头!
了解一下
↓↓↓
放火墩
许村镇新富村“放火墩”自然村
原为航运物资集散地
称放货墩
方言中“放货”和“放火”同音
所以口口相传
误传成“放火墩”
河田里
许巷村“河田里”自然村
百年前建村时是一片荒滩、河潭地
因名河潭里
解放后开荒造田、兴修水利
谐名“河田里”
升阶桥
丁桥镇金扬村“升阶桥”自然村
原名孙家桥
民国17年移建时改称“升阶”
寓步步高升之意
冷冰坞
*湾镇钱江村冷冰坞自然村
明时周应祯曾领兵抗倭在此驻守
老百姓为了纪念周应祯
将此地取名为“领兵坞”
也有叫“吕滨坞”
后来因为村址原为冷落僻野
谐讹为冷冰坞
绵长港
自丁桥镇辛江塘之洪福桥起
经盐官镇扁梁桥、书房桥、斜桥镇打鸦桥
达洛塘河接济桥
你以为是因为河道蜿蜒绵长
因而得名?
其实是因为
河道笔直,形如擀面杖
故名面杖港
后来谐音为“绵长港”
竟然又文艺又十分贴切!
褚石堰
据传
唐初有位名叫褚遂良的书法家、*治家
官至宰相
他的后裔
曾于褚石村建府
东起“风调桥”,西至“雨顺桥”
占地广约一里
故始称“褚宅一里”
而“宅”用方言读起来与“石”同音
“一里”与“堰”也相似
所以后来变演变成了
褚石堰
里司埭
许村镇科同村的“里司埭”
海宁方言里的“里司”
就是“在里面”的意思
石前村
还有斜桥镇“石前村”
古名“石槛村”
后作“宅前、石泉”
在第一次地名普查中给予标准化为“石前”
麻泾港
麻泾港本名“慕京港”
宋安化郡王王沆,号慕京
曾与同邑侯陈恕捐资增筑塘岸
疏潮害,是以民安
人称其河为“王慕京港。”
后谐音简化为今名
王慕京:终究还是错付了
除此之外
山峰的谐音地名就更多了
镬[huò]子山,原名父子山
落伽山原名陆家山
在地名演变中
第二类地名是“俗雅互变型”
把“俗名”改成了“雅称”
因为这些地名实在是
不堪入耳!
基隆墩
别看基隆墩这名字寓意古雅
但谁会想到,它的原名竟然是
鸡笼墩呢?
如果它现在还叫这个名字
就会发生这样奇奇怪怪的对话
你朋友问你,“你回哪里呀?”
“我回鸡笼墩”
还有许多古地名
充满着强烈的生(cū)活(sú)气息
菜市弄
如干河街至仓基街的菜市弄
原名“牛屎(wu)弄”
旧时弄内两侧有磨坊
饲养了许多*牛
弄内牛屎堆积
因此得名
后来人们觉得叫“牛wu弄”
实在不雅
变改名成了“菜市弄”
洙泗浜
又如马桥街道先锋村“洙泗浜”自然村
原名雌鸡浜
与西北的“雄鸡浜”相对应
因嫌其名不雅
有文人建议改取孔子祖籍之洙、泗两水而名
也象征着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文桥村
许村有“文桥村”
原名“坟桥”
后雅化为“文桥”
科同桥
许村还有个“科同”桥
其实原名“箍桶”桥
曾经桥旁有箍桶人家
桥也因此得名
也有一种传说
明朝中叶其地有父子同科考中举人得名
科同比箍桶更加文雅
于是便沿用至今
芳田村
周王庙镇“芳田村”,
相传原为荒田
后钱塘江南岸移民迁此定居
后雅化为“芳田村”
地名植根于人们思想深处文化,透过地名的演变我们可以感受到海宁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地名其命名之初大多功能是指位而已,并不考虑其他因素,随着海宁的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所以雅化地名是必然的。也可以消除地名中的不健康因素,同时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景。
你知道哪些海宁地名的由来?
评论区告诉报姐吧~
来源:永和人家
编辑:张小琴
知道更多精彩上大潮APP(点击下载)
海宁人,就用大潮APP
或许你还喜欢:
牛!海宁最会写作的学生是他!新居民,初三,还曾沉迷网游...挺住!海宁4小时内温差将达17℃!今年冬天会更冷吗?权威解答来了海宁男子锻炼后半月板损伤,3个月后差点因此丢命,医生都冒冷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