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专业简介
青岛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是以青岛大学口腔医学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为依托组成的,是山东半岛东部地区口腔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及人才培养中心,肩负着为山东省内外培养具有较强发展潜力与竞争能力的口腔医学人才、提供人民满意的口腔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和有学术价值的科研的使命。医院口腔门诊最早开设于年11月,迄今已有余年历史。年获批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点。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开办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年成立了青岛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年经青岛大学批准成立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
年获颌面整形美容二级学科博士点,年获国家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口腔医学专业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年)、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年),拥有山东省教育厅口腔临床医学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发改委“口腔数字医学和3D打印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上海九院、北大口腔、华西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还成功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
学院现每年招收45余名本科生,截至目前,口腔医学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14届优秀的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口腔医学专业近年来本科考研升学率一直保持在50-60%,且考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名校研究生占比近1/2。年口腔医学院再创考研率82%的佳绩(考研28人,升学23人,升入外校18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1人,其中博导8名,硕导37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高达57%。有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1人,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分会理事1人,在33个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中有8个常委、33个委员职位。人才梯队分布合理,口腔颌面外科目前已达到国内同行业第一梯队水平,是中国唇腭裂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口腔牙体牙髓病科是山东省和青岛市的牙体牙髓病的主任委员单位。
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积极推行教学改革,结合国内传统教学模式与国际教学模式形成学院特色融合课程,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加大对创新项目和各类活动的支持力度与覆盖面,将实验教学、创新实践和综合实践有机融合。学院从年实行“三早、两多、一融合”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三早指早专业、早实验、早临床。早专业即从大一开始每学期设置适当的口腔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在不同年级从潜到深进阶式设置。早实验即大一开始接触口腔专业实验课。早临床指大三开始安排临床实习。二多为多实践、多临床,课程体系中实验操作和临床实习所占比例增加。一融合指基础课-临床课相结合的融合课程。同时学院实行小班式PBL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口腔医学院先后与香港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日本长崎大学签署国际教学合作项目并于年正式启动美国口腔本科医学教育认证办学项目,探索国际先进的教学培养和学科设置模式,使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与国际接轨。口腔医学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底蕴、厚基础、重技能、高素质、与国内外互动共进”的专业特色优势。
02师资力量
邓婧
博士生导师,从事口腔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3年。从事龋病、牙体牙髓病及口腔黏膜病基础与临床、海洋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利用海洋生物材料研发了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外用药物及预防牙结石在牙面沉积的外用产品,并申请了专利;在微创美学修复、显微根管治疗、氟斑牙无创美学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并做了相关基础研究,且发明了氟斑牙的比色板,作为专硕课程案例库进行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MEDLINE等收录。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级等各级科研立项10余项。参编著作3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共计15项,目前是—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牙体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届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牙体专科联盟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委会主任委员。
尚伟
博士生导师,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2年,专业方向: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颌面部软组织、上下颌骨外伤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手术缺损的整复。解决了大量的口腔颌面外科复杂疑难病例,并实施了大量的复杂疑难手术。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外医学》编译发表了头颈癌诊断治疗的标准与规范,主译了《AJ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TNM指南》的头颈癌分期标准,在《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发表头颈癌生存分析,头颈部鳞癌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等文章,参编了著名口腔肿瘤专著《口腔颌面部肿瘤学》,获省市科研成果奖励6项,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4项。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专委会常委3项,委员6项。山东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口腔医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主任。
孙健
博士生导师,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7年,专业方向:颌面部畸形整形、颌骨组织工程骨。医院、美国UCSF做访问学者研修颌面美容整形。在省内率先开展“颌面部畸形正颌外科”手术。获得省、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参编著作5部,发表论著30余篇,被SCI、Medline收录5篇。承担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专委会常委1项,委员3项。山东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口腔美学分会副主委。
郅克谦
博士生导师,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和研究27年余,专业方向:口腔颌面部肿瘤防治及修复重建-口腔种植修复。曾访学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及台湾阳明大学牙学院。担任中华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委员,及中国陕西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2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重大项目1项等10项课题。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双语教材。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8名,在读博士后2名。
刘杰
博士生导师,口腔修复学专家、材料学专家,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从事口腔修复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1年,对口腔修复学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研究方向:口腔材料学、骨组织工程。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委会常委,委员3项,山东省口腔医学会及医师协会修复专业会副主委。
刘新强
博士生导师,从事口腔正畸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曾于第四*医大学、医院、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韩国庆北大学研修学习或访问学者。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的学术交流,在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参编专著五部,完成科研课题七项。获厅市级科技奖励三项。现任中华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睡眠医学委员会委员。
赵保东
博士生导师,从事种植修复及口腔颌面外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8年,现任国际牙种植学会(ITI)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常委。先后赴德国、美国、香港、韩国学习牙种植技术,率先在我省开展了多种牙种植新技术,能熟练掌握各种植骨技术、上颌窦提升技术、颌骨缺损后的髂骨和腓骨移植重建牙种植技术、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发表论文近60余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四项、申请专利一项,编写著作两部。主持参与山东省自然基金课题两项。
袁晓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牙颌畸形的矫治机理及骨骼肌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力学。擅长各类牙颌畸形、唇腭裂畸形、颌面畸形的正畸诊治,在固定矫正治疗、功能矫形治疗、颅面部三维分析与诊断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7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20余篇。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学术任职:现任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口腔医学”学科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兼正畸二科主任;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口腔分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市卫计委A类重点学科--“口腔医学”学科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编委会委员。
杨建*
博士生导师,从事种植修复及口腔颌面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疑难复杂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牙种植修复治疗和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治。作为山东省首批工程人才,年,在我省率先开展了牙种植科研和临床工作,完成了多项牙种植科研课题,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SCI收录6篇,主编著作1部。独创的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方法,累积治愈颞下颌关节病人数千例。
03招生计划
口腔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理科42人04往年招生情况
每年招40名左右本科生
本科生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全校前列
05本科培养质量
考研升学率50-60%
年考研率高达82%
其中考取“双一流”名校占比1/2以上
06培养目标
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坚持“以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的口腔医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07培养方案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临床实践环节,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临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说,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培养要求:
1)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医师职业道德。
2)具备从事口腔临床工作所需要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及科学研究相关基础知识。
3)掌握生物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社会对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
4)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艺术素养及伦理道德的价值判断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策和法规。
5)掌握群体保健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大预防战略和大公共卫生意识。
6)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口腔相关临床医学诊治技能。
7)掌握口腔医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口腔临床常见疾病的能力。
8)掌握口腔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具有对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9)具备从事社区综合口腔保健工作的能力。
08人才培养
09国际合作交流
口腔医学院先后与香港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日本长崎大学签署国际教学合作项目,并互换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10就业方向
就业率98%以上
美国人口牙医比为1:-1:
中国人口牙医比为1:
在中国口腔毕业生社会需求供不应求
11学生获奖
12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