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仁化县丹霞街道麻塘村
树龄:年树高:16米树围:5.米冠幅:25.5米
在古树群中一枝独秀
虽然在这林中犹如鹤立鸡群,一枝独秀,但与其它樟树王相比,这棵古树的主干、冠幅等都不占优势。该树胜在其繁茂的枝叶、蓬勃的长势及优美的形态。树叶格外茂密葱郁,树形俊美雄奇,像极了楷书体的“伞”字,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古樟树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当地村民都喜爱到树底下纳凉聊天。村中一位老者告诉记者,自从他开始记事起,这些古樟树就成了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村里大人辛勤耕种劳累时,总会在这株樟树底下乘凉休息,小朋友也时常在树下玩耍打闹,盛夏傍晚也常有古稀老人们围座闲聊。”他说道。麻塘村那棵樟树王也称“神君树”,这个名字的来历是与该村一位古代先贤有关。据介绍,在古代,麻塘村也算是一个诗缨礼簪之族,耕读传家,文化气息十分深厚,出了不少有名望的读书人,谭懋学就是其中的代表。谭懋学是清康熙年间的进士,在任巴县知县期间勤*爱民,功勋卓著。据称,当时四川巴县连年干旱无雨,百姓颗粒无收,民不聊生。谭懋学心系黎民苍生,拨款放粮救济巴县百姓,又亲率兵卒开山凿岭、砌渠引水、灌运农田,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称之为“谭公”。康熙皇帝闻奏后龙心大悦,认为谭懋学治县有方,有功于民,亲赐“巴渝神君”牌匾。次年,又再赐“治行第一”牌匾,以资鼓励。谭懋学叶落归根回到家乡,死后葬在麻塘村。坟墓样式按清朝官帽样式设计,目前仍然存在。后来,墓边长起了一棵樟树,就是这棵樟树王。因为它是长在谭公墓旁,因而也称为“神君树”。是村民心中的无价之宝
除了遮风挡雨、休闲娱乐,麻塘村古樟树在村民心里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村里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妪说:“六十多年前我嫁到麻塘村时,就是从这些古樟树下路过的,我们早把这些古樟树当作村里的一部分了。无论是大炼钢铁的时代,还是前些修建乡村公路,村里人一直坚持保护着这些古树。早几年也有人出高价购买,我们也没有答应。因为在我们心里,这些古樟树是无价的。”“对面的山形象条龙,这些树刚好处在正面位置,所以这里成为村民心中的风水宝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村民们都会在樟树下“舞布龙”献技。舞龙队由十个身穿红衣的男子组成,其中一个高举龙珠作为指引,其他9个配合挥舞“龙头”“龙身”“龙尾”施展舞龙技巧。也许是受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思想的影响,当地村民对这些古树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一代又一代的人对古树呵护有加,直至完整保存到现在。麻塘村于年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及广东省“十大魅力古树乡村”。目前正在建设“绿美古树乡村”,全面加强古树保护。据统计,麻塘村现存古樟树棵,已经挂牌的有9棵。麻塘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村距离仁化县城仅15分钟车程,距离丹霞山风景区约20分钟车程,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该村拟把村庄打造成古树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来带动村民致富,同时也让更多的市民、游客欣赏到古樟树的魅力。“村里凡是有樟树群的地方都已经进行了清表和环境整治,下一步将进行绿化和美化,完善基础设施,并添加一些健身娱乐设施,突出田园风光特色,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古树村。”他说道。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
“粤康码”使用指南↓↓↓↑↑民法典公益宣传片↑↑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袁少华
编辑:彭翀校对:彭令辉
责编:*悦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