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扁平苔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龚志成规范静脉用药守护针尖上的安全
TUhjnbcbe - 2021/3/7 1:17:00

年度推进合理用药——年度人物

湖南省药师协会会长、医院副院长龚志成

年8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医管局发布《关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旨在加强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临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防范职业暴露风险。

长期以来,“全民输液”报道屡见报端,如滥用抗生素和打点滴。这种现象既与“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原则背道而驰,也不利于患者用药安全。过度静脉用药已成为医疗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守护“针尖上的安全”成为全社会
  

我国安全静脉用药监管机制相对滞后,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管理规范与标准所致。静脉用药技术是医学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因噎废食”的做法不符合当前临床实际需求,必须建立以临床为导向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有效引医院管理工作,稳步推动静脉用药安全沿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医院医院协会委托,牵头组织编写了《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中的静脉用药安全分册。标准主要包含9个关键要素,分为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3个环节。其中,输液前包括输液方案评估、输液调配和护理准备;输液中包括安全给药、职业防护和药学监护;输液后包括质量评价、并发症处置和持续改进。

该标准围绕“一个中心、一条主线、三类要素和三个导向”等原则所制定,即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立足静脉用药流程这一主线,将涉及医师、药师和护师工作中的关键安全要素进行整合,结合风险导向的预警管理、过程导向的安全管理和事件导向的改进管理等,同时参考相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建立符合临床所需的标准规范,为下一步健全完善静脉用药安全标准体系搭建基础框架。

三条路径助力用药安全

静脉用药安全管理的难点体现在以下方面:静脉用药面临技术性风险,如微粒污染加重人体心脏、肾脏负担等。同时,公众对静脉用药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静脉用药可使疾病快速好转,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

静脉用药是一项贯穿治疗全过程的工作,涵盖了方案、配置、工具、操作和监测等一系列内容,不仅对患者存在安全风险,对医护人员也存在职业风险,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发生静脉用药安全不良事件。

我院一直主张整合式静脉用药安全管理,在院外针对公众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在院内依托信息技术施行精准管理的综合解决策略。医院自主研发“医-药-护”预警监控系统,医生工作站、药学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被整合于同一平台,实现了医、护、药三方职能的统一调动,切实提升了管理水平。

总体上,3条路径可助力静脉用药安全:

一是强化规范和辅助决策。主要体现在坚持系统知识库的创新,在不断规范临床工作的同时,辅助医务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兼顾安全与效率。

二是统筹资源和优化流程。主要体现在加强管理系统的顶层设计,整合不同角色平台和模块资源,形成静脉用药过程的链条式管理,实现了贯通多个独立角色平台的网状管理。

三是学科协同与医学创新。整合管理加强了安全风险控制协同水平,助力形成结构合理、学科交叉的工作团队,同时基于预警监控系统构建临床数据库,为开展临床研究打下坚实基础。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龚志成规范静脉用药守护针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