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不少朋友早早就开始准备起了年货:无论是吃的、穿的、玩的,还是用的、送的、供的……各种物品都得提前备齐。
而一提到年货,自然少不了肉、零食、水果。往年都是进口产品,随便买买买;
但疫情以来,报道了很多新冠病*检测产品和环境与冷链相关的新闻,让大家不由得有些担心:
1月20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发现一批乌克兰进口乳清粉原料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1月21日,广东省中山市发现一批来自巴西冻鸡翅的外包装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1月21日,山东省临沂市发现一批涉疫乳清粉加工的奶枣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1月22日,江苏省无锡市发现一份进口车厘子表面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1月23日,浙江省舟山市发现某企业进口的阿根廷冻红虾外包装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冷链产品”一次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到底其中的新冠病*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传播?现在购买进口产品还安全吗?
今天,小研就为大家一一解释清楚:
0
1
冷链中的新冠病*,从哪里来?
这一年多来,我们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有冷链产品被检出新冠病*,且多数出现在外包装上。其中“中枪”最多的就是水产品,比如南美白对虾。
但这些外包装上的病*究竟从哪里来?目前尚未有明确定论。只是判断可能是沾染了感染者的飞沫等,即可能是人传物。
对于食品生产及加工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在包装和运输方面,部分工作需要人工完成。
如果生产国的疫情没有结束,冷链从业者被感染的风险高,那么食品表面被污染的风险也就高。
在目前国外很多地区疫情得不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如果不切断污染源头,就会不断在冷冻食品及包装上检出病*阳性。
0
2
新冠病*,为什么会在冷链中传播?
其实,新冠病*污染与产品是鱼、是虾、还是鸡翅,或者包装是什么并无关系。
关键在于冷链环境,全程-18℃的低温条件下,怕热喜凉的病*会更适合存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指出:“在我们已知并掌握的病*中,一般病*处于4℃左右的环境,能存活3-6个月;而在-20℃以下的环境,能长期存活达20年。当然,不同病*存活的时间也不一样。”
那么,小伙伴们最关心的问题来了:“市面上的冷链产品还能买吗?什么渠道购买才是安全的?”
0
3
备采年货,“冷链”产品还能买吗?
根据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发布的“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可知:在全球多万确诊病例中,目前尚未发现因直接食用冷冻食品而引起的感染。
且疫情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两项法标,将“冷链物流”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进口产品及包装被检出阳性,也表明疫情防控措施严格到位。
所以,大家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冷冻食品,是安全可食用的,不必过于担心。
在采买年货时,疾控专家张伯礼也特别提醒:①尽量别用手直接触碰冰冻海鲜;②处理时戴好手套、口罩,别用流水冲洗,采用浸泡处理。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洗手!肥皂、流水20秒,这2个关键词必须牢记。
在冬季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做好个人防范措施,才能安安心心过个好年!
速戳下方卡片免费领取新冠肺炎保障信息来源:国家卫健委、上海发布、人民日报微博、澎湃新闻、科普中国。热门文章推荐点击下方蓝字,查看精彩内容????为什么吵架能助“性”?科学解释来了
??晚上洗澡好,还是早上洗澡好?这3个时刻最好别洗澡!
??凌晨才睡,中午刚醒!女大学生熬夜患上卵巢早衰或致不孕
热销产品推荐本期精选活动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