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扁平苔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独立音乐人在寒冬里,做温暖的苔藓
TUhjnbcbe - 2021/7/23 17:52:00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82.html
(图源:愚青微博)

“冬天很冷,但是苔藓很温暖,虫子都喜欢在里边儿安家。”音乐人*雨篱一直记得他父亲的这个比喻,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就像是守护一方温暖的苔藓。

今年,宿羽阳发行了新歌《潮汐锁定》。网易云平台上,有网友辛辣嘲讽其评论数量之少。宿羽阳也直面“10w+”(指歌曲评论超过十万条)的流量标签,她转推道:“希望你能多听作品,不要用狭隘的眼光去看待音乐本身哦。”只用流量衡量艺术,是她眼中的大忌。

尽管随着市场版权意识的提高,音乐人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但大多数音乐人仍不时落入寒冬。同时,互联网使得商业化、标签化、舆论等负面因素涌入音乐市场,一定程度上冲突了音乐创作。但音乐人们仍然用创作的方式,圈出“温暖苔藓”地,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表达。

独立音乐人的创作里写着他们的故事,也写着音乐与听众、市场、乃至时代的交互。

记者丨叶雨昕、陈语萌撰稿丨叶雨昕编辑丨陈卉雯排版丨叶雨昕

成为音乐人

42分58秒,这是*雨篱目前创作过的最长单曲。这首歌诞生在直播间“苔藓电台”,仿佛一种互动式的行为艺术:先是没有语义的即兴哼唱,随后是纯即兴的正式创作。第一遍录音后,他边唱边向听众翻译了部分英文的歌词,又将第二遍录音也收录进了这个作品。*雨篱用“苔藓”为这段任性而为的录音命名:《#9.“TaiXiAnDiAnTai”》,称其“因为不完美而完整,因为不修饰而美丽”。

*雨篱将一段段经历封存在音乐作品里,“它们就像伏地魔的镇*器”。15岁,他放弃七年的小提琴功底,拿起吉他——他的“爱情冲锋枪”——写下第一首完整作品《贪吃蛇》,献给初恋,唱给他心中全年级最漂亮的女孩。这首时长6分钟的重庆说唱是他懵懂爱情的开始。面对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他熬夜到凌晨两点,拿到了年段前五十名的漂亮成绩单,只为保护这段感情。可惜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美好结局,两张目的地不同的录取通知书是最后的审判,留给*雨篱的只有一整个颓废的夏天,和歌曲《贪吃蛇》。

*雨篱把每首歌都视作自己的孩子,当这些曾经寂寂无名的音符出现在聚光灯下,他反而更像是站在台下的人,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光芒四射。高中,他背着人生第一把也是唯一一把电吉他,在校园歌手大赛上弹唱《贪吃蛇》。那场表演“紧张、疯狂,又美好得无法超越”,台下是一片光芒,什么也看不清,但他知道灯光熄灭之后,一切都将变得不同。

吴眉是一名在读大学生,也是一名正在摸索前行的独立音乐人。她的第一首作品《落日限贩》,歌词诞生在期末的自习室里,beats是制作人田由甲的《贩卖日落》,修改、哼唱、混音处理,两天之内,耳机里传出了她自己的歌声……写歌,这件曾经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在狭窄的大学宿舍里成为了现实。“替鼓浪屿和白城沙滩跟大家问个好吧!”,就在吴眉发布歌曲的两个小时后,田由甲点开她的歌曲,留下两个字的评论:“来了。”在网易云音乐平台上,田由甲拥有约三万六千位粉丝,吴眉后来也收到过许多句“来了”,但恐怕再也没有什么能超过她那一天的喜悦:她“嚎叫”了半个小时,完全无法从巨大的惊喜中平静下来。

吴眉生活照(图源:受访者提供)

愚青的灵感常在深夜迸发,在她打开手机备忘录记下后,却又已困意全无。灵感带来了失眠时的创作,也滋长了她的敏感。与许多从事创作的朋友相似,敏感赋予了愚青独特的创作视角:她的第一首正式原创歌曲《泥鳅》,是一首猫咪的“自白”。泥鳅是愚青的第一只猫,胆小又粘人。愚青听见他内心的声音,于是为他代笔,写下这首歌。

“我告诉我自己,当我买满30罐的时候,她如果还不回来,这段感情就会过期。”电影《重庆森林》里,小武吃下了30罐凤梨罐头,也没有等到阿may。某天傍晚,愚青重温这段剧情,思考感情里关于新鲜的定义,写下了歌曲《赏味期限》。

她的创作好像从来不局限于音乐,她会自己手绘歌曲封面,在专辑简介里为十首歌曲分别写十个天马行空的比喻。在《赏味期限》的评论区,她写道,“不再新鲜却又永远有话讲,永远被理解,也永远愿意去理解。”

愚青与她的泥鳅(图源:受访者)

愚青手绘专辑封面(图源:受访者)

成为音乐人之前,愚青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少儿钢琴教师,大学里组建过乐队,担任过主唱,“绝对音感”的天赋早在孩提时代就显露在电子琴上。她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歌曲或翻唱,也会主动为音乐节的演出投稿。年的《超级女声》,她在唱吧app误打误撞上传的一首英文歌,恰好在比赛的选拔范围。最终,她站在决赛的舞台上,用一曲《疯了》收获了全国20强的荣誉。“船到桥头自然直”,比赛带来的人气和鼓舞、亲友的支持,推动着她辞去钢琴教师的工作,走上了职业音乐人道路。

同年年底,愚青正式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并取名“一柒工作室”(如今的“愚青工作室”),并与作词人乌糟兽合作,发行了第一张专辑《青鸟与诗》。她们的合作,也是愚青音乐精神的一个剖面。年相识后,她们一拍即合,常常不需要冗余的协商,就能合作出和谐灵动的作品。这种协奏曲式的相遇,以“缘分”释之太过敷衍,“审美一致”或许是更好的解释。愚青认为,“审美”的内涵是多元且广泛的,能在审美层面结合的人,沟通一定不会差。

音乐人宿羽阳用“曲线救国”调侃自己追求音乐的历程。她的音乐热情萌芽自童年,坚定地选择了艺考,高考报志愿时瞒着亲人填写了唯一志愿:南广学院,只为了离音乐更近一点。她一路抗击着“学习差才干这行”的刻板印象,甚至曾因此当着亲戚的面与父母对峙,导致当时的饭局不欢而散。所幸,在兜兜转转的追求和尝试后,宿羽阳坚持回到了最热爱的音乐道路。

宿羽阳大学时期音乐工作室运营助理的经历,为她提供了契机。工作室的作词人唐映枫觉得她创作的旋律不错,便为她填词,邀请她走进了工作室的录音棚。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宿羽阳,就这样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创作品。在处女作的评论区,宿羽阳写下这样一段文字:“《重逢》混音完,恰逢北京小雨。我人生中第一首歌就这么出来了,带着期待,青涩而诚恳。这首歌,或许特别适合雨夜一个人听,愿它能陪你度过漫漫长夜。”

正式创立自己的工作室之后,愚青发行了第一张专辑《青鸟与诗》,“青鸟与诗”同名巡演也如期拉开帷幕。在前往巡演的火车上,她收到自己原创歌曲《乐生》的音频:“乐生啊,我此去山长水远,借我一匹梦的马……”

天赋只带他们接触到音乐,是一股子劲儿,让他们真正成为了音乐人。

愚青(图源:受访者)

野心与束缚

宿羽阳总能在演出前暴瘦。她有很强的自我掌控感,为了巡演,她曾经决心在四十天内减肥30斤,如果失败,就给粉丝发一万元红包。电脑软件临时故障,她把原计划的日程提前,见缝插针完成了京师学人对她的采访。预定的一个小时刚刚到,她立马中断了对话:“不好意思,我们到点了,我要去工作了”,她的时刻表分毫不差。只有做音乐,会让她经过了24小时而全然不知。这种强大的执念,也体现在她对音乐的野心上。她的观念里,下一首歌永远是更好的,她想把每首歌都写到十分,十分之后,又想雕琢到十二分。

“写歌时悦己,唱歌时娱众”,这是宿羽阳一贯的音乐追求。作品宣传,听众反馈,影响力……宿羽阳的思考泾渭分明,并不刻意否定某些作品对商业性的追求。她把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创作词曲时,发掘真正想要表达的声音,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独立音乐人在寒冬里,做温暖的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