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新的养苔发现,使我不得不抽出空来把这有趣的发现记录下来,我觉得这对养苔的小伙伴们太重要了。我一直觉得文字是最好的记录方式,它可以留下来,为后来的人作为参考,留下回忆。
为了写今天的推文,先交代一下最近养苔藓的现状,我并没有好好的去照顾我的苔藓。一般是干的要“死”了,我想起来了,才会补点水,跟着我的苔藓活的并不好。说一下我的养护环境,地理位置在北京延庆区八达岭经济技术开发区,苔藓摆放的位置为北面卧室窗台。
1,苔藓闷养一定要留好孔隙,这真的是太重要了。
苔藓闷养不是好的苔藓养护方式,但它是一种最省事的养护方式,为什么说苔藓闷养不好,因为闷养方法不当,就会出问题,出的问题还都是大问题。我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以及自己养苔藓的体会,发现干湿交替对苔藓的养护至关重要,所谓干湿交替就是补水的时候要补透,待干的差不多了再补水。还有就是我较早之前闷养苔藓,都是全封闭的,没有孔洞,我逐渐的实践发现留有孔洞的方式,闷养出来的苔藓长的更好。我在心中产生了疑问,如果全封闭闷养和留有孔洞闷养,我都通过干湿交替的补水原则来进行养护,结果会怎么样呢。于是安排了下面的实验,大家原谅我的实验有点糙,两个处理,各处理只有一个样本。
正如大家上图中看到的,我用两个蛋糕盒来进行实验,底部为赤玉土,上面为苔藓,苔藓的品种为尖叶匍灯藓和鼠尾藓混生。左侧为全封闭,右侧顶部有孔洞。因为要进行干湿交替补水,我通过盖壁的水珠来判断补水的时机,当盖壁的水珠较少的时候再进行补水。实验开始于年7月份,到现在过去7个多月了,时间虽然过去半年了,但我补水的次水不超过10次,去年9月份开学后,一直在学校,今年1月份才回来公司。
肉眼看上去,全封闭的苔藓长的较高,顶部有孔的苔藓长的较扁平,和基部更贴合一些。
全封闭闷养,苔藓彼此疏松一些
顶部开孔闷养苔藓彼此交错纵横
接下来进行垂直实验,将整个盒子垂直于窗台,看苔藓是否会掉落。
全封闭闷养的直接掉落下来
顶部开孔闷养没有掉落
顶部开孔闷养,有部分苔藓长到了塑料盒子上,边缘的苔藓和塑料盒子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对了,这里告诉大家一点知识,大家都知道,苔藓的假根可以和木头石头紧密贴合,牢牢抓住它们。苔藓的假根同样可以和铁器、玻璃、塑料等紧紧的贴合。所以顶部开口的容器里的苔藓在进行垂直实验时并没有掉落下来。
最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全封闭闷养的苔藓和赤玉土基本处于分离的状态,而顶部开孔闷养的苔藓的假根已经结结实实和赤玉土结合在了一起。可见顶部开孔容器闷养的苔藓服盆效果更好,我们知道服盆的苔藓的抗逆性要比不服盆的苔藓强很多。
最后和大家说一点,如果你是用的全闷养方式,要警惕补水陷阱,就像我的全闷养盒子,顶部挂满了水珠,你以为它是不缺水的,苔藓上部虽不缺水,但是苔藓基部已经很干了。如果我及时的发现,并给基部把水补足,全闷养的盒子里的苔藓会比现在长的更高。而顶部有孔的盒子就不会有这样的陷进,等它顶壁水珠不多的时候就是它需要补水的时候。所以全闷养的盒子并不适合用干湿交替的养护方法,全闷养的盒子可以直接做个储水层,底部注水,把苔藓隔开,可以很好的避开补水陷进。接下来我就会提到,但是这样的方法只能养活苔藓,养不好苔藓。
2,如果你想养活苔藓,并且你还很懒,可以像我这样,丢进去不用管。
这是一个做芽苗菜的育苗盘,底部能储水,有隔层,苔藓直接丢进去就可以了,我从放进去就没管过,因为是全闷养,苔藓会徒长,也会发霉。我测试过发霉和苔藓品种有很大的关系。砂藓和真藓不要这样养,发霉几乎是必然的。其他的像白发藓,凤尾藓,短绒藓,小灰藓,尖叶匍灯藓,鼠尾藓,疣灯藓,万年藓,大叶藓,大羽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养,以上提到的苔藓品种我都测试过。
3,上面的方法适合懒人,如果你特别的勤快,就喜欢给苔藓浇水,给苔藓浇水让你感到开心,那么我也替你想到了解决办法。推介你用粗陶来养,带有过多水分解决你的烦恼。
图中的苔藓,里面用的基质为水苔,不必担心水苔的蓄水能力强,放心大胆的浇,粗陶的失水速度会让你安心。记得将水苔和粗陶“联通”,让它们接触,它们若没有接触,水分散失就不会那么快,我这个苔藓球底部和粗陶亲密接触。
这两个苔藓球,你看他皱巴巴的,是因为我太懒了,不会经常补水,干吧了。它们也是去年七八月分做的,给你们看看当时勤快补水的时候,它们的生长状态。虽然有点徒长,但是还看的过去。
这粗陶盘和玻璃瓶,淘宝都有卖,大家以图搜图就可以轻松买到,找不到的的也可以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