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液性腺泡
呈球形,由浆液细胞组成,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胞质色深,组织固定好时,顶端胞质内可见大量折光性很强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浆液细胞主要表达α-淀粉酶。
黏液性腺泡
呈管状,由黏液细胞组成。光镜下,黏液细胞呈锥体形。胞质内含丰富的黏原颗粒,在固定及染色过程中,黏原颗粒常被破坏,故胞质透明呈网状结构。
混合性腺泡
由黏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前者组成腺泡之大部分,紧接闰管;后者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浆液细胞的分泌物有细胞间小管通入腺泡腔内。
性质
大唾液腺
小唾液腺
纯浆液
腮腺
味腺
纯黏液
腭腺、纯腭腺
混合性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唇、颊、磨牙后腺
口腔扁平苔藓
可见黏膜白色网状或线状条纹。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镜下:角质栓。基底细胞变性,基底膜不清晰。上皮下淋巴细胞沿血管袖套状浸润。免疫荧光基底膜出现绿色荧光带。
复习的考点都忘了?试试题库背题
颌下腺静止时分泌量最大,占60%~65%;腮腺占22%~30%;舌下腺占2%~4%;小唾液腺占7%~8%。
唾液的作用:
消化作用、溶媒作用、润滑作用、冲洗作用、稀释和缓冲作用、杀菌和抑菌作用、黏附和固位作用、缩短凝血时间、排泄作用、其他作用。
口腔一般感觉的敏感性:痛觉>压觉>冷觉>温觉。
18.舌尖甜,舌根苦,舌侧酸。
术区消*
消*药物
碘酊
口腔1%,颌面颈部2%,头皮3%
氯己定
口内及创口0.1%,皮肤0.5%
消*方法
由中心向四周,感染伤口相反
消*范围
头颈部手术——术区外10cm;四肢躯干——术区外20cm
牙根拔除术:
①根钳取根法——用于高位残根。
②牙挺取根法——断根位置低。支点为牙槽间隔/腭侧骨板。若断面是斜面,从斜面较高的一侧插入。
③翻瓣去骨法——切口基底部应较宽。切口下有骨组织支持。
延伸卡环用于:松动或牙冠外形差的基牙。
连续卡环用于:多用于牙周夹板,放置在两个以上的余留牙上。
倒钩卡环常用于:倒凹区在(牙合)支托的同侧下方的二型观测线基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